◎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台灣疫情,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新聞稿,25日新增92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個案,無新增確診病例,目前累計通報283名個案,含3名確診、124名已排除、156名隔離檢驗中(53名初驗陰性、其餘仍待檢驗)。
雖不需要像極端女權主義者不修邊幅,但也造成女性弱勢的因子。因為台灣算是移民社會,女性在這樣的社會常常貢獻不小的勞動力,經濟能力也決定了女性的話語權大小。
我習慣和男生競爭,就算打架也無所謂,回頭來看習慣競爭非常適合業務工作。高中和男校相處我雖算漂亮,但不會是很受歡迎那個,甜美沒有脾氣的女生最受歡迎。要是我在韓國一定是異性同儕討厭排擠的對象(從事業務後大部分會有技巧地避開衝突和裝甜美,日子輕鬆很多)。幸好我看小說很快,原版小說不到200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看完。但是如果反過來,一個性經驗豐富的經濟獨立女性,也開始把男性的外型、性器官、性能力品頭論足時,不分男女會群起攻擊。
但是把自己包好真的可以降低性犯罪嗎?統計顯示,穿著和被強暴一點關係也沒有。換作是其他家庭,可能連出去工作都不可能。ㄧ層一層剝開才窺見迷霧覆蓋的時代背景,那是處於思想控制的戒嚴時期,上校白開水般的平淡生活沒有太多選擇,日日面對濕重的空氣與渾身的病痛,連人都養不活了卻寧可折騰自己也不願餓著公雞。
而美好的事物,永遠不會消逝。人畏懼變老,畏懼貧窮,但最痛苦的則是害怕失去尊嚴。當「老去」成為無從抵抗的日常狀態 他不後悔。那些到踏入棺材都必須隨時面對的瑣事持續上演,圍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無數芒刺,卻不刻意描繪現實何等殘酷,也不見生命盡頭的高聲呼喊。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作者: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譯者:葉淑吟 馬奎斯:我寫《百年孤寂》的原因, 是為了讓大家看見《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再者,書裡描述的生活狀況不因時代久遠而顯得絲毫過時,甚至套用於今日社會的政治局面依然毫無違和之感,也提供世人另一個值得深思的方向。(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刺激1995》 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文學大師馬奎斯曾經說道,自己提筆寫《百年孤寂》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大家注意到《沒有人寫信給上校》,確實給予了世人一個非讀不可的理由。他再次感覺到腸胃間的翻攪聲,猶如痛苦的鼓聲迴盪著。與太過了解同時也傷你過深的人,在無限循環中艱難的拉扯、指責、忽視、和解、復歸平靜,嘆了一口氣,想著自己已成為被兒子丟下的遺孤,想著萬物不出這樣慢慢腐爛,想著愛情也會隨年齡慢慢老去,想著人間沒有底限的忘恩負義,任憑世態炎涼只能無奈地幽自己一默,人生果然是人類發明出最美好的事物。
畢竟派爾派特森說,痛不痛這件事,我們真的可以自己決定,即使早已遍體鱗傷。這個禮拜五信件還是沒來,村民已從午後的睡夢甦醒過來。讀者無從得知上校過往是豐功偉業還是乏善可陳,兒子喪命的主因只單純是散布秘密傳單或牽涉反政府組織,也難以判斷那封遲遲沒有下文的通知信是否真實存在。他憶起他所屬的黨派的領導人梳著一絲不苟的髮型,在它家院子裡拿著扇子跟著音樂的節奏搧風。
為了保住顏面,變賣東西必須迂迴,穿著打扮遮遮掩掩,鍋裡沒東西煮還得放入石頭,深怕旁人一眼看穿這對百事哀的貧賤夫妻即將面臨餓死窘境。所有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結局。
永無止境的漫長等待形成書中獨特的氛圍,不再滿心期望,又無法真正絕望,不容許望見盡頭的等待遂成為一道持續盤旋上空的鋒面,冷暖交替,凝滯溽濕。在長達十年的歷史紛亂過後,這座村莊遍體鱗傷,許久以來一直沉溺在混沌當中。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位作家都能告訴你視茫茫髮蒼蒼的感受,然而唯有馬奎斯,才能讓你由內而外從心境體會到「老去」如何成為一種無從抵抗的日常狀態,隨時間循環,隨晴雨變化,無限延展。透過馬奎斯之眼,在故事之外看見的不只為步入遲暮之年的天光沒滅或坐以待斃仍竭力昂首的某位老人家,即使活得再窮困匱乏,也拒絕將兒子唯一留下的公雞變賣,一顆熱烈深沉的心跳喚醒逐漸被失落漸漸吞噬的期盼,無數個「怎麼辦」換來了收尾鏗鏘有力的兩個字,斬釘截鐵、誠懇務實地告訴讀者,「就看著辦吧」,否則還能怎麼樣呢?要相信終究會有信來的,終究會找到食物果腹的,不懂就不懂,被人遺忘時我們更應抬頭挺胸,無聲撥開對準腹部的槍管,抱著僅存的、虛無的人間至善,活著接受生命定數始終都比面對死亡更加艱難。不禁沉吟,當人們討論絕望的時候,當人們面對死亡的時候,真正注視的是什麼?可能是生命裡還有愛,是時間裡還有價值,是人生裡還有重量,因為明日又將會以全新的姿態到來。書籍介紹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皇冠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他用字簡練,筆鋒遒勁,時而嘲諷,時而無奈,如實描寫平凡老人陷入絕望的生活樣貌,卻創造出二十世紀小說中最難忘的一位人物。他看見自己跟妻子和兒子撐著傘,注視眼前即使在雨中也沒停止的表演。
對於妻子來說,公雞是奪走兒子生命帶來不幸的沉重負擔,但對上校而言,小小的身軀卻代表了尊嚴、生命力與未來的希望你會說這樣會不會有點現實啊?歧視老人?但是財政更現實不是嗎?移民政策本來就是國家策略的一環,人道考量只是其中一環。
移民對台灣來說是被動的、甚至是嚴格的,很多來台犧牲奉獻的外籍人士,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擁有我們的身分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勇婦」?但新生兒就業將是現在的25-30年之後 所以即使現在祭出「重賞」,但這能改變多少觀念呢?再說觀念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沒個5-10年是不可能看到成效(我很懷疑能否看到1.5的生育率,別說2了)。
你們是威權的遺留,更是無法面對未來真實世界的毒藥。2015到2025年,根據預估,勞動人口下降了超過6萬人,65歲老年人口卻增加了約7.5萬人,增幅達62%以上。
像現在的日本或歐洲國家,都已經普遍設立用英文教學的學校,假如我們連年輕的教授、高中英文老師都講不好英文,何其遑論。」 填補空缺很重要,但鼓勵生小孩是既不實際、也很殘忍 看到這個可能很多人覺得我頭殼是不是壞掉,但是就像剛剛說的,希望鼓勵生小孩來解決少子化是直覺式的笨想法,除了緩不濟急,更會造成現在父母沉重的負擔,最後是讓未來這群新生兒賣命來撫養老人,這樣也很殘忍。中國的崛起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大增加學習中文的動機,在國外也多了很多學習中文的機會。如何有計劃地吸引年輕移民,填補勞動力,甚至是較高階工作的缺口,快速而有效的補充即戰力,這是新政府一個必須慎重思考的議題。
對溫室氣體的影響是這次中美貿易大戰極可能的後遺症之一,目前卻少有人提及。最重要的議題仍然是「居住」。
東南亞加上印度的人口是大陸的1.5-2倍,如果能像大陸一樣的發展,將是地球的浩劫,生小孩?拿什麼環境給他們? 居住正義與分配不公。因為低薪跟高房價,包括比率不低的房租支出,不僅是我們年輕一代的夢魘,也將會是年輕移民最大的挑戰。
其實韓國瑜市長提出的雙語教育並沒有錯,語言能力不足確實是台灣走向全球化的障礙,但真正欠缺的是「可以充分溝通、管理協商的『好』英文」。相比於中國,我們在居住環境、資訊的自由化上是有優勢的,所以重點是如何提供年輕移民好的環境學習中文,同時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
以前台灣最引以為豪的階級改變跟移轉變得越來越困難,低薪是沉重卻難解的議題,那新生兒的未來呢?現在結婚的夫妻除非有來自上一代的支援,根本買不起房,如果只能租屋蝸居,那要怎麼生兒育女?郭董您這麼聰明的人,怎麼好像沒有在政見中提及呢?還是因為您要是覺得大家都像您一樣拼命,買房絕不是問題? 在解決低薪化、年金結構、健保支出,跟社會住宅之前,鼓勵生育是不負責任,也牴觸人性的,我們不能要求現在跟未來的年輕人扛起社會偌大負擔的責任跟期許。您過強的主見未來不只是垮財政,更只會是妨礙進步的阻力。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問題,讓機器人來算,拿掉不切實際的期待跟幻想,所有最後的數字都顯示:「鼓勵生育,尤其亂撒錢,來解決勞動力跟財政問題是緩不濟急、一廂情願的。大陸這二十年來的工業化與社會脫貧,讓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世界的30%,是美國的兩倍,相當於美國加歐盟加俄羅斯(參看維基百科資料)。
內政部發布最新的統計,去年出生人數為177,767人,死亡人數為176,296人,2019年全年自然增加率僅千分之0.06,勉強逃過淨人口減少的預期。1977年以後出生的中生代,面對產業外移、薪資停滯成長,再加上前一波房價上漲,高房價、低薪資,沒有籌碼養育小孩,降低生育率。
然後誤信政府的愚夫愚婦,過了前六年的育兒期,將發現他們的扶養比(扶老+扶幼)無端多了一個,還要面對自動化帶來的失業威脅(真是超級可憐)。我們需要的不是養老族群,而是有一定教育水準跟經濟能力的年輕移民。
當然我們必須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而且能夠不帶歧視地接納他們,甚至讓他們成為一起南向的好夥伴。上述的相關資料跟出處,請參見〈少子化並非立即的危機,老年化和自動化才是接下來無比重大的考驗〉一文。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8:53天狐定制
2025-04-05 18:16天狐定制
2025-04-05 17:57天狐定制
2025-04-05 17:50天狐定制
2025-04-05 17:40天狐定制
2025-04-05 17:39天狐定制
2025-04-05 17:08天狐定制
2025-04-05 16:47天狐定制
2025-04-05 16:39天狐定制
2025-04-05 16:17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